从纯人力的辘轳井到压水机,到潜水泵,再到自来水;从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到砖瓦房,到宽敞明亮的二层小别墅,再到新民居……这一系列的转变,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定州农村的巨大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不断在进步,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你还记得40年前定州是怎么过日子的吗?
1966年出生的郝会峰,家住唐城村,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记得那时候我还小,吃的饭都是棒子面、红薯面做的,只有过年才有肉和白面吃。哪像现在白面、大米成了家常便饭,几乎天天有肉吃,跟那个年代比,现在真是太幸福了!”郝会峰说,“当时在春天青黄不接的季节,还吃过树叶,父母把柳树叶、杨树叶用开水烫一下,砸个蒜瓣、放上醋、搁上盐调着吃。”
据郝会峰讲述,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吃水困难。那时候家家用的都是纯人力的辘轳井,几乎每家都挖一口4、5米深的井,架上三脚架,把绳子绕在辘轳头上,打水时把水桶(木桶或铁桶)挂在辘轳头上,然后摇动辘轳把手将水桶放下井,左右摆动水桶,灌满水再转上来。一般小孩儿是转不动的,只有有力气的成年人才能将水打上来。有时摆动水桶时用力不当,水桶便会掉进井里,人们打水时间一长,井里或掉进沙土,或掉进水桶,水就会慢慢变浑浊了,再饮用这样的水很不卫生。
到了冬天,由于打水时难免会洒出水,洒出的水在井台的周围厚厚地结了一层冰,很是光滑,人踩上去很容易滑倒,所以冬天打水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这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里打了水井,安上了压水机,这虽然是一种机械式的汲水工具,但比起到井台打水吃的方式还是省时、省力多了,自此,村子里的辘轳井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了解更多请登陆 水泵控制器 http://shuibeng.b2b.bida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