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令,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才能将创新转变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在企业落地生根,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在企业创新发展上,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管理、丰富激励形式等,全面激发职工创新动力,探索出引发职工创新热潮的新模式。他们正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提高供电可靠性,服务东莞飞速发展的经济。新时代,新莞电,新作为,东莞供电局正不断以电网科技进步来服务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
创新工作室“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电网技术创新,往往来自职工创新不断的累积。近年来,东莞供电局职工创新硕果累累,“创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得益于该局创新工作室平台的带动,实现了群创效应。
“以前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技术难点,一般就是在例会上讨论,成立创新工作室后,会定期有专人对这些创新点子进行系统收集和跟进。时间长了,创新就成为了职工们普遍的共识,并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东莞供电局首批成立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陈泗贞表示,“有了创新工作室后,职工的创新项目经过申报,就可以获得对应的资金支持,这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陈泗贞创新工作室从2013年成立到现在,基本上每年都会有3到4个创新项目成果。他们研制的保护压板快速测量装置,大大提高了电网继保人员在对电力设备保护装置进行定检时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测量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1分钟,准确率也从原来的89%提升到100%,让设备供电更加可靠。
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提供有力的创新资金支持,这让创新工作室得到了职工们的认可。很快,东莞供电局的创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成立工作室,到现在一共成立了 30个创新工作室。通过这一平台,把一些创新领头人的作用凸显出来,进一步扩大了创新成果。”东莞供电局工会业务分部主管洪伟坚在短短几年时间,见证了东莞供电局创新工作室从0到30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创新工作室不仅是量的增长,还有质的飞跃。像夏云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刚刚被广东省工业工会授予2017年‘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何满棠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陈泗贞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推动创新
随着职工创新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东莞供电局创新项目越来越多,“创客”也越来越多。为了让这些创新项目更好地开展,帮助新加入的“创客”更好运作创新项目,一个新的平台应运而生。今年10月27日,东莞供电局创新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服务中心整合了科技创新队、劳模(技术能手)工作室、专家工作室、青年创客空间等东莞供电局的创新资源,构建品牌更加突出、管理更加规范、保障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的创新发展管理机制。
“我们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就是想把创新项目申请、创新项目资金申请等流程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这个平台把创新项目申报的流程都固化在系统上。例如一个职工,想要申请成为技能专家,就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到技能专家的申报要求以及要如何去申报。”该局科技管理人员王传旭告诉记者,他们专门建立了微信的申报平台,职工通过微信平台就可以申报项目,这大大简化了申报流程,形成了浓烈的创新氛围。“今后,这个平台还会把设计机构、生产企业、程序编程等职工创新项目可能需求的社会资源也对接进来,为职工创新项目推荐这些创新需要的社会资源。”
创新平台的搭建,让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也更加顺利。2017年,东莞供电局职工创新项目就达到110项,这些创新项目投入的创新资金达到1000多万,其中涌现了26个推广类的创新项目,全局共完成89件专利授权。王传旭说:“搭建了创新平台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根据对创新项目的成果推广和转化,把职工创新项目中好的成果,推广到全省甚至是全网。今年我们局5项创新成果,就直接推广到全省各个地市局进行运用,为整个电网技术的升级和知识的分享做出了贡献。”
文/梁锦弟 顾萱
制版:黄琼红 林泳希 邹虹香 王兰花
了解更多请登录 低压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article-43-1.html